查看原文
其他

黄可坤:巧绘数学世界 开发“最强大脑”

嘉应校报 嘉应校报 2020-09-06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学科,通常考验一个人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当学生在为高等数学和微积分愁眉苦想时,如何把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讲得深入浅出,让学生真正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也是困扰数学学科任课教师的一个难题。


不过,这个难题在黄可坤老师面前就迎刃而解了,他研究的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项目,还有他在课堂上亲切又严格的教学态度,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照亮了他们的科学求索道路。


运用数学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带着问题开发一个个项目,钻研项目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就是这样,黄可坤为学生撑起一片任其徜徉畅想的数学世界。






教学:伯乐自有“相马术”






“数学虐我千百遍,我待数学如初恋。”这句在主修数学课程的学生中口口相传的调侃“名句”,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学生们的普遍心态。然而在黄可坤老师的课堂上,这些自我解嘲的学生有了完全不同的心理体验。



“我上过黄老师的《数学结构》和《数学建模》这两门课,课堂氛围特别好,而且老师讲课思路清晰、简单易懂。整个班的同学都觉得他特别的亲切,会叫他KK,我们都很喜欢上他的课。”数学学院潘俊甫同学提到自己的老师,眼里闪动的满是喜爱与钦佩。


这番感受更多是来自于黄老师因势利导的教学理念:“好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找到他们在这个社会的使命,从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充分挖掘他们综合应用数学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千里马有伯乐,而数学才子有黄老师。学习数学不仅能够扎牢专业知识,还能“组团”参加高难度的竞赛,取得名次,展示风采。黄老师时常鼓励自己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为他们参赛提供悉心指导。


“平时上课发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我都会给予特别的关注和指导,训练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应用软件的能力、模型建立的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组织他们参加校内的数学建模选拔赛和集中培训,争取让他们在全国赛获得更好的成绩。”传授给学生恰当的研究思路,训练学生的系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这就是黄老师追求的教学真谛。









科研:技术在实际中“见真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盘亘在脑海中的这个想法,促成了黄老师与数学的缘分起点。黄老师本科、硕士与博士期间选择的都是应用数学专业,扎实的专业学习和经验历练,为他研究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问题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



目前黄可坤正在主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光谱图像的深层判别特征提取方法》,谈到这个项目,黄老师饶有兴致地谈起了自己和高光谱图像之间的“故事”。他介绍说,高光谱图像是一种重要的遥感图像,可以广泛应用这种技术对空间地物进行分类,也可以用目前在人工智能方面流行的深度学习方法对高光谱进行分类。


然而由于带标签的训练样本有限,高光谱图像分类中的样本格式和普通图像也有很大差异,因此使用深度神经网络对高光谱分类会遇到不少困难。黄老师的研究项目,就是要在样本匮乏的条件下,建立高性能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以此来促进深度学习方法的发展。


此外,黄老师也对时下先进的创新技术保持着新鲜感和触手去了解的好奇心。当“刷脸”支付、“刷脸”开门等新式支付和打卡手段涌现时,黄老师紧跟其后,推出通过拍照检查学生出勤状况的KK人脸识别拍照点名公众号,并申报且立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稀疏表示与多核学习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


“这个项目提出了适合稀疏表示分类特点的子空间的数学模型――一种基于多核学习和核扩展字典的人脸识别方法。而人脸识别在研究模式识别、保障国家公共安全、改善民生的战略高新技术上的应用,进一步加强了稀疏表示和多核学习的理论深度和应用广度,以及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黄可坤介绍项目时滔滔不绝,而他自己,时时都在享受科研与教学带给自己的乐趣,“每次做科研,对问题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能促进教学”。


现在的黄老师,正在准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的课程,他希望通过传授图像处理方面的前沿知识,进行课程改革。他和学生在数学之路上的探索,会一直进行下去。









文字 | 李维仙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蔡彤彬

审核 | 韩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